2018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18)十月开幕!
2018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18)将于10月25-27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会场)举行,大会主题为「大数据推动数字经济」(Big Data Drives the Digital Economy)。届时将邀请十六位国内外计算机领域知名专家、企业家到会做特邀报告。同时还有60场技术论坛,20场活动,100个展位。
更多信息详见大会官网:http://cncc.ccf.org.cn
即日起至10月15日,报名且缴费成功即可按优惠价格参加CNCC2018! CCF会员参会、参展可享优惠。
请扫描二维码报名参会
咨询电话:010-6260 0336 邮箱:cncc_pr@ccf.org.cn
时间:10月26日下午13:30-17:30
地点:杭州国际博览中心404会议室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人类愈发地重视健康问题。然而,现代社会各类慢性疾病蔓延,给国家带来沉重的医疗保障负担,迫切需要改革当前的医疗与健康服务体系。为此,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旨在推动健康技术与服务发展。
近年来,新型信息技术不断出现,特别是新型感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为智能健康感知与计算研究与应用提供了良好支撑。本次“智能健康感知与计算”前沿技术论坛由周兴社教授主持,特邀四位“千人学者”,“纵论健康智能感知新模式、热议健康智能计算新方法”,以期促进“健康中国”这一愿景的早日实现。
论坛主席
周兴社
周兴社,西北工业大学教授,CCF会士、常务理事。现为陕西省嵌入式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云计算工程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包括网络化嵌入式计算及其应用、智能感知与普适计算等,先后主持各类国家级科研课题30余项。2006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老年人健康的非干预式感知与持续计算研究”等课题支持下,系统开展了健康感知与计算领域研究工作。
论坛议程
报告一:走向健康物联网时代
报告人:张燕咏 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内容简介:健康物联网的愿景之一是实现人类健康管理方式由被动治疗向主动监测和及早干预的转变。近年来,智能感知、无线通信、数据挖掘、隐私保护等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使得居家环境下的健康管理成为可能。本报告重点介绍一种基于智能床垫的健康感知系统,利用震动传感器捕捉用户心跳、躯干和四肢动作等产生的震动信息,实现面向睡眠过程中的非干预健康监测;同时,鉴于健康数据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介绍一种基于头戴式智能设备的用户身份认证系统,以实现用户隐私数据的有效保护。
报告二:WiFi无接触感知与智能健康:理论、实践、挑战与机遇
报告人:张大庆 教授,北京大学
内容简介:利用无处不在的WiFi无线信号进行非侵扰、无接触的人体行为状态感知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我们将原用于光学和通讯领域的菲涅尔区模型(Fresnel Zone Model)引入到无线非侵扰人体感知领域,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无线信号在空间中感知人体、物体活动的机理及感知极限, 为用WiFi信号实现毫米级人体行为状态感知奠定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基于这一新的理论,利用WiFi信号实现了呼吸检测、跌倒检测、睡眠监测、行为识别等一系列与智能健康养老相关的典型应用,展示了无线感知在智能健康养老方面的应用潜力和前景。基于已有的理论和实践,将进一步展望该领域面临的一些问题、挑战和机遇。
报告三:医学数据分析与睡眠疾病辅助诊断
报告人:张彦春 教授,复旦大学
内容简介: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渡过。健康的睡眠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是至关重要的。睡眠分析可用于诊断和治疗某些生理和神经疾病,例如呼吸暂停、失眠和发作性睡病等。本次报告将介绍睡眠的分期以及不同分期所对应脑电图(EEG)的特征,并通过分析睡眠脑电图研究发作性睡眠疾病的辅助诊断,着重介绍实时数据分析及提前预警等关键问题。
报告四:心理生理计算与精神健康
报告人:胡 斌 教授,兰州大学
内容简介:在生理“大数据”时代,如何从多个角度研究心理和生理间复杂的对应关系,从中找出具有可靠性、复现性、普遍性的一对一关系,成为心理生理学研究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提出了“心理生理计算”这一新的研究概念,从工程学角度入手,通过将信息获取、计算及分析的思想与方法应用到心理生理学研究当中,分析复杂的心理生理映射关系,实现对不同心理状态更为客观、及时和准确的解释,量化评估以及推理计算,为进一步实现心理生理推理在心理及精神障碍疾病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解决日趋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支撑。
日程安排: 10月26日下午杭州国际博览中心4层404会议室
13:30-14:00 张燕咏 教授
14:00-14:30 张大庆 教授
14:30-15:00 张彦春 教授
15:00-15:20 茶 歇
15:20-15:50 胡 斌 教授
15:50-16:50 Panel环节:张燕咏、张大庆、张彦春、胡 斌、周兴社等多位教授 围绕智能健康感知与计算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重大挑战、应用服务等阐述观点,开展讨论。
讲者简介
张燕咏
张燕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IEEE Fellow。2002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学位。2002年起先后任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18年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在高水平国际期刊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包括IEEE TMC, IEEE TPDS,ACM TSN,以及IEEE/IFIP DSN, IEEE ICDCS, ACM UbiComp, ACM Sensys, ACM/IEEE IPSN, ACM MobiHoc等。根据谷歌学术网(Google Scholar)统计, H-Index指数为36, 文章总引用次数超过7700次,单篇引用超过1100次。张燕咏教授现为ACM/IEEE TON、IEEE TMC、IEEE TSC等国际期刊编委。担任IEEE和ACM国际学术会议的会议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职务等十余次,并被长期担任多个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张大庆
张大庆,北京大学讲习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北京大学滨海研究院智能家庭与无线感知研究中心主任。1996年获得意大利罗马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数据分析、情景感知计算、移动计算等。在相关国际期刊、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论著5本,国际国内专利10余项。所创的情景感知模型被国际普适计算、移动计算和服务计算学术界广泛采用,文章它引次数达12000余次,并被普适计算领域顶级会议 IEEE PerCom 2013 授予“十年最具影响力论文奖”。近年来在群智感知、感知大数据分析和无接触感知等新兴研究方向工作,先后获得CCF推荐的全部4个普适计算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或提名奖。张大庆教授是IEEE Pervasive Computing,IEEE Trans. on Big Data, ACM IMWUT,ACM TIST等国际期刊的编委,担任过10多个国际会议的大会或程序委员会主席,应邀在20多个国际会议做大会特邀报告。
张彦春
张彦春,复旦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复旦大学社会计算及电子健康实验室主任。1991获得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博士学位并开展博士后研究,后任南昆士兰大学副教授,于2004年聘为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教授及应用信息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数学、信息及通讯科学领域的专家委员会委员(2008-2010)。张彦春教授多年来从事社会计算,数据库、数据挖掘、网络信息系统,电子健康、医疗与健康数据分析等相关领域研究。在相关研究领域的主流科技期刊和学术会议如TKDE、SIGIR、SIGMOD, AAAI、ICDE等上发表了300余篇学术论文, 并著书和编书12余部。现为国际期刊 World Wide Web及Health Information Science & Systems主编,国际互联网信息系统工程协会 (WISE) 主席,国际健康信息科学协会会议系列执委会(HIS)主席,以及澳大利亚华人信息与通讯科技(ICT)专业协会主席,全澳华人专家学者联合会常务副主席。
胡斌
胡斌,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现任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IET Fellow,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客座教授。教育部计算机学科教指委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计算机科学专家评审组成员,国际社会神经科学中国分会副主席,Web Intelligence Consortium (WIC)中国分会理事等。在Science (supplement), IEEE TITB, IEEE TSMC, AAAI, UbiComp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3部。担任Brain Informatics, CSCW, UbiComp等60多个国际会议主席或组委会主席,并应40多个国际会议和高水平大学的邀请做主题演讲。担任IEEE TAC,IET Communications,Cluster Computing,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等多个国际期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