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18)将于10月25-27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会场)举行,大会主题为「大数据推动数字经济」(Big Data Drives the Digital Economy)。
10月15日前报名可享优惠,详见文末信息。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处理对计算的并发度和实时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数据中心服务器系统也面临从传统高性能计算向新型高通量计算的变迁,这对传统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技术论坛以面向新型高通量计算的应用需求、软硬件设计、系统评测为主题,邀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专家学者,一起探讨高通量计算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时间:2018年10 月26 日下午13:30-15:30
地点: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会议区四层403会议室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时代的来临,高性能计算应用已经从以科学工程计算为主,逐步演变成以数据处理为中心,对计算的需求也面临从强调“算的快”的传统高性能计算向强调“算的多”的新型高通量计算变迁。高通量应用表现出来的高吞吐、强实时等新特性给当前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论坛将邀请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专家学者,针对高通量计算软硬件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专题报告。
主席
孙凝晖
简介: 孙凝晖研究员,博导,杰青。现担任中科院计算所所长,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CCF副理事长,CCF高性能计算专委会主任,国科大计控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研究,是曙光系列高性能计算机总设计师,曾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排名第一),以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叶笑春
简介:叶笑春,中科院计算所高通量计算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通量众核处理器结构设计研究,近年来在相关领域的重要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先导专项课题,中科院国际合作项目等,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国际专利5项。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以及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奖。现为CCF高性能计算专委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委员。
特邀嘉宾
杨滨
2000年加入华为,先后负责单板软件开发部,无线IPRAN TDT经理;2008年起转无线基带领域工作,曾任基带首席规划,基带美研能力中心Leader,基带开发部部长;目前担任无线基站首席规划。
演讲题目:未来无线通讯演进面临的计算技术挑战
摘要:无线通讯从当前的4G逐步向5G演进,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诉求对无线设备中的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技术对无线的挑战在哪里,无线通讯要如何应对?
金海
金海,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华中科技大学“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七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信息学部委员、副主任委员。973计划“计算系统虚拟化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云计算安全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重大专项“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计划的专家组组长、“十三五”“云计算与大数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副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湖北省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与分布式处理等。
演讲题目:面向图计算的加速器
摘要:作为表达关联关系的最佳形式,图广泛应用于各类重要领域中,依托图计算的应用无处不在。随着关联数据规模的不断增加,传统通用处理架构在新的需求面前陷入困境,存在着并行效率低、访存随机性强、以及数据冲突频度高等突出问题,开展架构创新驱动的图计算加速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报告系统性地回顾了图计算加速器的演变发展,探讨了我们基于数据流加速器设计上的一些探索,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机遇进行了总结展望。
张晓东
张晓东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 Robert M. Critchfield讲席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和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管理。他主持研究的一些核心算法和系统设计已被广泛应用到商业处理器,以及主要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大型的分布式系统中,有效地优化或更新了通用计算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张晓东在北京工业大学获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并获得该校2011 年度工程与应用科学的杰出校友奖。他还获得2010年中国计算机学会海外杰出贡献奖和2015年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服务奖。为了表彰他在俄亥俄州立大学长期担任计算机科学及工程系主任所做的贡献,2018年他获得了美国路创基金会 (Lutron Foundation) 授予的教育领导奖。他是国际计算机学会(ACM)Fellow,也是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IEEE) Fellow。
演讲题目:高通量计算的系统构建和软件开发
摘要:衡量高性能计算的指标是单一的FLOPS, 比如每年Top500的排名。高性能计算的用户不计成本地要求低延迟和快计算,并有频繁的计算结果输出。相比之下,高通量计算的主要目标是将完成计算的作业量和/或数据的处理量在一段相对长的时间里低成本地最大化, 高通量计算的用户没有频繁交互的要求,很多是以批处理的形式完成的。高通量计算系统在大数据时代起着越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构建一个高通量计算系统主要有三种方式:(1) 通过网络甚至互联网有效地帮助用户共享和获取闲置的计算和存储资源;(2)构建专用的机群同时满足高性能和高通量的要求; (3)利用硬件加速器(GPU, FPGA等)进一步加快计算速度和也提高通量。我将从系统软件的角度,讨论高通量计算所遇到的挑战和机会。
范东睿
中科院特聘研究员(骨干人才),博士生导师,现任中科院计算所高通量计算机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数据流、高通量众核体系结构研究,在MICRO、HPCA、HotChips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10余项。主持完成多项欧盟、科技部、工信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等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其主持并成功流片的Godson-T众核处理器被评选为“2011年服务器领域十大事件”之一,为中国在全球众核处理器结构研究领域赢得一席之地。曾担任HPCA、Micro等顶级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以及ICPP、IGCC等国际会议主席。先后获评“2018海淀十大杰出青年”、“2018全国向上向善创新创业好青年”、“2018首都科技领军人才”、“2017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6北京市海英人才”、“2014中科院卓越青年科学家奖”、“2013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项。
演讲题目:高通量计算系统
摘要:以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应用给传统的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报告将分析高通量计算系统在软硬件方面应如何应对新型的负载特征需求,并以视频处理应用场景为例,介绍高通量计算系统的应对策略和应用前景。
程华
程华,女,安徽舒城人,无锡江南技术研究所总师,中科院计算所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硕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高性能专委会委员、女计算机工作者委员会常委。长期从事系统评测研究及工程实践,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性能评价、国产化系统评测和低功耗评测。研究成果转化为2项国家标准和5项军用标准,是自主可控度评估、系统集成评测、操作系统评测等重要测试标准的制定者,为推动信息系统国产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序3),二等奖3项(序1,1,9)。
演讲题目:面向高通量计算的评测基准需求
摘要:高通量计算中,由于在高通量、强实时、低延迟以及易扩展等性能方面存在与传统计算的差异化需求,有必要制定针对性的评测基准。本报告通过分析高通量计算及其典型应用场景的负载特征,分别讨论面向芯片层、系统层的和应用层的评测基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