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立足自主可控生态环境中关键技术研发及生态建设面临的诸多挑战,从多个方面研讨如何丰富和发展自主可控生态环境,并对新技术的发展对自主可控生态环境建设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当前,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国家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个疆域,自主可控是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中的本质安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在此背景下,如何突破CPU和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建立自主可控生态环境,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10月27日下午13:30,CNCC 2018技术论坛“自主可控基础软件生态”论坛在杭州市萧山区国际博览中心二层新闻发布厅C顺利召开。此次论坛由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员吴庆波研究员和中软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体院郭长国院长共同主持。西安邮电大学陈莉君教授,清华大学陈渝副教授,翼辉信息公司创始人、SylixOS操作系统作者韩辉,飞漫软件创始人魏永明,上海睿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RT-Thread操作系统创始人熊谱翔,中科院计算所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包云岗,国防科技大学、鹏程实验室副研究员杨沙洲等7位嘉宾出席了论坛,并做了精彩报告。
论坛伊始,吴庆波研究员、郭长国博士致欢迎词,对与会嘉宾和听众表示欢迎和感谢。吴庆波研究员简单阐述了自主可控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内CPU、操作系统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抛出有待解决的问题。随后,会议正式进入报告环节。
第一位报告人是来自西安邮电大学的陈莉君教授,陈教授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Linux在中国的发展,在Linux内核相关理论和技术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她带来了题为“基于开源模式的产学研生态体系探究”的报告。报告介绍了西邮Linux开源社区的情况,并对Linux内核邮件合作方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全新组织架构模式——自我进化的“青色组织”,最后介绍了她对基于师徒模式的产学研开源生态体系的研究。
第二位报告人是清华大学的陈渝副教授,陈教授报告的题目是“系统软件的开源生态发展”。陈教授一一介绍了自己在操作系统方面所做的一些重要工作,从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中总结了自己对开源社区和自主可控的理解,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Linux Foundation和RISC-V Foundation出发分析了国际基础软硬件的开源生态,继而引出国内系统软件的开源生态情况介绍,给出了自己对于系统软件开源生态发展的一些思路,提出要推动开源社区发展并实现自主可控生态环境,需要建立有主导能力的开源软硬件系统,并建立围绕开源软硬件系统的开发/使用的生态环境。
之后,三位来自产业届的开源主导者,翼辉信息公司创始人、SylixOS操作系统作者韩辉,飞漫软件创始人魏永明,上海睿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RT-Thread操作系统创始人熊谱翔,分别介绍了SylixOS、HybridOS和RT-Thread操作系统的技术状态、生态建设与行业应用情况,并与大家分享了各自对于国产系统软件生态发展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来自中科院计算所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的包云岗主任是论坛的第六位报告人,与前面五位讲者不同的是,包教授带来的是与芯片相关的报告,报告题目为“以RISC-V为抓手推动开源芯片设计”。包教授首先介绍了他的科研团队过去几年基于RISC-V开放平台所开展的标签化冯诺依曼体系结构LvNA(Labeled von Neumann Architecture)的研究,以及基于Labeled RISC-V的8节点FPGA原型系统“火苗I”的研制。最后包教授分享了自己在国内推动RISC-V发展所做的一些工作,以及在基于RISC-V做开源芯片设计和敏捷芯片开发方面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最后一位报告人是来自国防科技大学的杨沙洲副研究员,杨沙洲博士是麒麟操作系统的主要参研人员之一,是国内较早接触并在Linux上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之一,目前主要的工作就是国产系统软件生态建设。他从自主CPU和操作系统应用中暴露的若干问题出发,将“产品能力”、“产品质量”和“生态建设”作为相互制约的三个影响自主可控生态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在鹏城实验室所承担的项目,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路。
之后,会议进入panel环节,与会报告嘉宾围绕如何建设国内自主可控生态环境这一问题与听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大家对鹏城实验室助力自主可控生态环境非常感兴趣,讨论了国内一些地方实验室发展基础软件的思路和举措,大家认为还是要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基础软件,助力当地产业升级,才能让基础软件这一平台性的信息技术产生效益,不建议为了基础软件而基础软件。谈到基础软件教育,大家认为高校还是要聚焦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基础软件厂商提供高素质、基础知识和技能过硬的人才。现在高校培养方面,对应用技术和热点技术关注多,对“有用”投入多,而忽视了创新能力和基础技能的培养,导致基础软件产业上人才缺乏,竞争力有限。同时也需要高校在开源和社区等新软件开发模式上注重实践,形成更好的软件生态。在自主可控方向,大家认为应该聚焦新领域、新方向,为用户提供新产品,新能力,一味以替代为目标,自主可控必然被用户抛弃。自主可控是目的,但是根本还是解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自主可控为产业界提供了很好的接触应用的机会,要深入研究,而不是仅停留在替代上。同时,高校也应该培养更多的和自主可控相关的人才。学会秘书长杜子德也亲临论坛参与讨论,最后,会议在一片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完美落下帷幕。